说 明
为了更好地实施《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煤矿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实施细则》(AQ1095-2014)等安全评价法律、法规、标准等,规范公司《煤矿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写章节、内容,在总结过去评价报告编写大纲、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公司领导、评价部、安全技术部、质量培训部及各项目组人员的共同参与、商定,再次修订完善公司《煤矿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写大纲、要点,现编印成册,请大家遵照执行。
标题 级别 |
字 体 |
格式 |
前后磅值 |
行 距 |
|
1 |
三号黑体加黑 |
无 |
1行 |
1行 |
最小值20磅(不勾选对话框) |
1.1 |
四号黑体加黑 |
无 |
0.5行 |
0.5行 |
最小值20磅(不勾选对话框) |
1.1.1 |
四号黑体 |
无 |
0.5行 |
0.5行 |
最小值20磅(不勾选对话框) |
1.1.1.1 |
小四号宋体加黑 |
无 |
0.5行 |
0.5行 |
最小值20磅(不勾选对话框) |
正文 |
小四号宋体 |
2字符 |
|
|
1.5倍(勾选对话框) |
1、 |
小四号宋体 (根据层次加黑) |
2字符 |
|
|
1.5倍(勾选对话框) |
(1) |
小四号宋体 |
2字符 |
|
|
1.5倍(勾选对话框) |
1) |
小四号宋体 |
2字符 |
|
|
1.5倍(勾选对话框) |
① |
小四号宋体 |
2字符 |
|
|
1.5倍(勾选对话框) |
1、目录单独起页,五号黑体,标明页码。
2、正文文字另起页,正文须有页眉、页脚、页码。
页眉:左起顶应有正确的本公司英文拼写名称(五号华文中宋),右顶应有正确的评价报告名称(小四号华文行楷)。
页脚:应有公司logo、名称及页码(五号黑体)。
3、页面设置
页边距:上3cm, 下2cm; 左2.8cm, 右2.2cm;
页脚1.5cm对称页。
1、图:图的序号、名称居中置于图的下方,五号宋体加黑。
2、表:表名居中置于表的上方,小四号宋体加黑。
3、图、表均采用章、节法编号, 如:1.1中的表,编号为:表1-1-1。
第一段:煤矿建设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隶属关系、井田地理坐标、交通位置(公路、铁路)。
第二段:资源条件
井田范围(走向长、倾斜宽、井田面积、开采标高),含煤地层、可采煤层(编号、层数、首采煤层的厚度、埋深等);矿井地质资源量,工业资源/储量,可采储量,设计生产能力,服务年限。
第三段:项目前期工作及核准过程
《井田地质报告》、《可研》等。
第四段:《可研》确定的主要技术特征
矿井开拓方式、井筒数目及功能、水平划分、大巷布置、采(盘)区划分、开采顺序;通风系统;井下大巷主、辅运输方式;首采采(盘)区、采煤方法、顶板管理、采掘工作面的个数。(根据可研内容增减)
第五段:瓦斯情况、煤层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性、水文地质类型、冲击地压、地热等。
第六段:评价项目的由来(委托时间及单位),评价过程、内容、目的、意义等。
第七段:其它内容:如感谢等。
……
附录:针对具体项目增减
1、安全预评价委托书
2、《矿区范围的批复》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4、《建设项目立项申请和审批文件》
5、《井田地质勘探报告》评审意见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6、《可行性研究报告》
7、其它
××矿井建设项目(××Mt/a)。
明确包括哪些系统、时效性等。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井田地质勘探报告》评审意见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3、《可研报告》
4、其他
按《安全预评价导则》中规定的程序结合公司评价过程控制文件的规定以时间顺序写(如前期准备、现场勘查、室内资料整理、编制报告……)
1、项目简介
矿井名称、生产规模、井田面积、井田范围、开采标高、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公司类型等基本情况。
2、项目由来
矿井名称、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公路、铁路)。
图:井田交通位置示意图。
地形、地貌、地势及地表标高。
区内气候性质及气温变化;雨季时间、年平均及最大降雨量、年蒸发量;结冰及解冻日期、最大冻土深度、平均积雪厚度。
风向、最大风速等。
地震历史、地震烈度。
1、地层
地质年代、地层层序、沉积厚度及岩石特征、煤系地层走向、倾向、倾角及变化规律等。
2、地质构造
1、含煤地层
地层特征、含煤层数。
2、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局部可采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层间距、煤层稳定性及变异系数、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倾角、煤层容重、埋深、煤层含水性等。
1、地表水系
简述河流、湖泊、沼泽分布及范围,河流流量、流速、水深、最高洪水位等。
2、含、隔水层
含水层及隔水层(包括含水层及隔水层特征;含水层富水性、补给来源及水力联系)。
3、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径流条件
4、矿井充水因素
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
5、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矿井涌水量(包括邻近矿井涌水量情况,矿井涌水量计算方法、计算矿井正常、最大涌水量,矿井突水量等)。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1、瓦斯
煤层瓦斯含量,邻近矿井瓦斯情况。
2、煤的自燃性
各煤层自燃参数、邻近矿井煤的自燃情况。
3、煤尘
4、煤层顶底板
煤层伪顶、直接顶和老顶岩性及稳定性,煤层直接底板岩性及稳定性。
5、地温
地温梯度、热害状况。
6、冲击地压(根据情况增减)
矿区开采历史;井田内及周边现有生产、在建矿井和小窑分布及开采情况。
1、井田境界
井田境界、井田走向长、倾斜宽、面积及开采标高及毗邻关系等。
表:井田拐点坐标表。
图:井田范围及毗邻关系图。
2、地质资源量
经评审备案的各类型地质资源量。
井田开采影响范围内地面的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军事防务区、铁路、高速公路、高压输电线路、油气管道、油气井设施、水库、灌渠、村庄和集镇等情况。
1、开采单元
2、通风单元
3、瓦斯防治单元
4、粉尘防治与供水单元
5、防灭火单元
6、防治水单元
7、安全监控、人员定位与通信单元
8、爆破器材储存、运输和使用单元
9、运输、提升单元
10、压风及其输送单元
11、电气单元
12、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单元
13、安全管理单元
14、职业危害管理与健康监护单元
15、防热害单元
16、……(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增减)
以瓦斯、煤尘、水、火、顶板、地热、地压、地表环境等自然灾害类危险因素和项目特殊的有害因素为重点。本小节直接写出辨识的结果。
注:分析时可将事故案例直接运用到本小节。
1、瓦斯积聚
2、瓦斯爆炸
3、瓦斯燃烧
4、瓦斯中毒、窒息
5、煤(岩)与瓦斯突出(根据情况增减)
1、内因火灾
2、外因火灾
按引发矿井水灾的水源分类,如大气降水、地表水、断层水、老空水等。
1、采煤工作面顶、底板事故;
2、掘进工作面顶、底板事故;
3、巷道维修顶、底板事故。
1、提升、运输机械
2、采、掘机械
3、其它机械
4、特种设备
杂散电流;静电;漏电;雷电;电气失爆;电气故障等。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噪声、振动、温度、湿度、辐射、中毒和窒息等。
结合类比工程、事故案例、经验数据等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排序。
1、类比工程的选择依据
2、类比工程的选择
结合建设项目的实际,确定选择的类比工程,并概述类比矿井主要技术特征。
1、类比工程数据资料来源
简述类比工程相关数据资料的来源(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矿方提供等)。
2、 类比工程数据资料分析
分析类比工程数据资料作为评价矿井类比依据的可靠性、充分性和真实性。
1、类比工程与建设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场所对比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和数据资料统计分析,附表说明类比工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场所。
表: 类比工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存在场所
2、类比工程与建设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对比分析
类比工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瓦斯、火、水、煤尘、顶底板、爆破作业、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锅炉、中毒窒息等)及危险度排序。
1、类比工程的适用性
简述类比工程与矿井建设项目(自然地理、地质特征、煤层赋存特征、安全开采技术条件、各系统主要技术特征等方面)的相近性、相似性程度及类比数据资料的详实程度,对比分析其适用性。
2、类比工程安全生产对建设项目的借鉴分析
重点是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防范、安全参数确定、开拓开采部署、开采方法选择、安全系统建立等方面(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措施等),明确其适用性,并提出可供借鉴的经验、措施和建议。
依据《煤矿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实施细则》,结合矿井实际,划分为以下
个评价单元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1、开采单元
2、通风单元
3、瓦斯防治单元
4、粉尘防治与供水单元
5、防灭火单元
6、防治水单元
7、安全监控、人员定位与通信单元
8、爆破器材储存、运输和使用单元
9、运输、提升单元
10、压风及其输送单元
11、电气单元
12、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单元
13、安全管理单元
14、职业危害管理与健康监护单元
15、防热害单元
16、……(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增减)
可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事故树法、事件树法等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开拓方式、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
评价单元的安全可靠性,安全系统(设施)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安全技术措施的可行性、充分性及可能效果,分析存在的不足或缺陷,下同。
方案是否可行、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方案仍存在的不足或缺陷;需要进一步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矿井通风方式、通风方法、通风设备(主通风机)。
包括各种风门、风墙、风帘、风桥、风窗、测风站设置等。
分别阐述消防用水、应急用水水源。
地形特征、各井口标高、最高洪水位、汇水面积、防洪排涝标准和地面防洪设施等。
1、井下排水。
2、井下探放水设备等 。
3、防水煤(岩)柱的留设。
4、小窑、老空、火烧区、承压水等防治(根据情况增减)。
1、地面爆炸材料库。
2、井下爆炸材料库的位置、容量等。
1、爆炸材料贮存、运输及爆破作业
2、爆破事故预防措施
3、其它
主、副井提升设备及提升容器、设施、担负任务等。
按大巷、盘区巷道、顺槽写(运输方式、设备型号、主要技术参数)。
压缩空气设备及管路系统:供气方式,压缩空气设备型号、数量、主要技术参数、设置地点等。
矿井主变电所、主变电所负荷、主变压器。
负荷分级及各分级负荷的供电方式;
地面供配电系统概况;
主通风机房供配电;
瓦斯抽放站供配电(根据情况增减)。
井下电力负荷和电压等级;
井下电缆:类型、敷设路径及方式等。
井下电气设备及变电所,局部通风机的供电方式及风电瓦斯闭锁。
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设施<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救生舱等>类型、数目、位置、布置、容量、设备、设施、与其它五大系统的对接等)。
《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矿井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
井下灾变逃生路线;
矿山保健站、急救站、个体劳动保护;
辅助救护队建设;
矿井救护协议。
1、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备
2、安全投入
3、其它
1、个体劳动保护用品
2、职业健康监护、体检
1、在全面分析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地质报告》等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地调查(矿井工业场地及风井场地的选址、井口位置、开拓布署;自然地理条件;水、电、交通、通信等外部建设条件、邻近矿井及小窑、类比工程等)成果资料、根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本着对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瓦斯、火、水、煤尘、顶底板等在设计中应采用技术先进、工艺简单、安全可靠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按《规程》、规范的要求,选择安全设施,确保矿井安全、高效的指导思想,对建设项目设计选择安全设施提出要求和说明。
2、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概括总结建设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瓦斯、火、水、煤尘、顶底板等),指出建设项目设计中应重点注意的重大安全问题(瓦斯、火、水、煤尘、顶底板等灾害事故的预防)。
为全面做好矿井地质保障工作,应对井田地质勘探程度、矿井开采(自然安全)技术条件(瓦斯、煤层自燃、水文地质、煤尘爆炸性、煤层顶底板等)及地质资源量可靠性等做出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或因地质资料、安全数据欠缺或可信度低带来的相关问题,以及今后的矿井补充地质勘探工作和其它方面应提出下一步地质工作或专项研究的意见。
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归纳总结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对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或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结合矿井实际,并从人机学角度)分系统(瓦斯防治、防灭火、防治水、煤尘防治、顶底板事故防治等)进一步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的)事故预防措施。
概括总结建设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结果及危险度排序(瓦斯、火、水、煤尘、顶底板、爆破作业、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锅炉故、中毒窒息等)。
1、指出建设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
2、分单元提出重要的安全建议。
1、给出建设项目(可研所确定的矿井生产系统、辅助系统、人员配备、安全管理等)在当前评价条件下与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程、规范的符合性结论;
2、给出建设项目在当前评价条件下潜在的各类危险、有害因素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
3、明确建设项目投产后能否安全运行的结论(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在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后的安全状态——能否得到控制以及可接受的程度)。